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日期: 2020-07-30 16:00:00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世界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在我国新一代的学生身上,传统文化的迹象逐渐消失。现代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更愿意接受外国新潮文化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继承传统文化非常必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探求通过教师教育环节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提升当代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启示

传统文化传承是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文化建设质量也是小学生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保证。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由师生共同创造。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对传统文化给予重点关注,促进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小学生是知识信息的输出者,也是时代发展的开拓者,对于小学生素质教学问题早有探究,但却始终处于社会观察的重要位置,为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小学生教育的短板,促进教育培养工作的发展,要融入文化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1]。

一、现代小学生文化教育的理论概述

在开展小学生教育中,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不忘初心,将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自从开创现代教育理论伊始,小学教育就已经成为重点问题。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人才对社会的输出,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架构和更为长远的时代发展问题。因此,小学教育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社会课题,那么如何借助传统文化资源让小学教育成为易行的课题,值得我们做出深入的思考。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文化建设质量也是小学教育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但是,从当前小学教育情况来看,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应用,对于教育体系建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

二、当代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观念难以为人生掌舵

道德的意义在于为个人成才提供牵引力,为社会发展提供规范力。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以及有良好的品德,才能让自身具备自立、自强的品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他们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以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拥有正确把握住人生方向的能力。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停歇在了懒散懈怠的状态中,难以有所作为[3]。

(二)人际心理没有达到教育要求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难以提升的软肋。如何在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如何在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时游刃有余,这都是当今小学生面临的难题,因此,这些也应当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关注的要点。因为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些都是关乎其存在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也是他们迈向未来生活的基石。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需要文化的指引。

(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带来的敌对情绪

情感是维系关系的纽带,师生关系是社会交往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关系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管理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种教育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上,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上。这对于很多教师而言难以做到细致、全面。所以,就出现了文化教育缺失的结果,处理不好,甚至会触发学生的敌对情绪,给学生教育工作带来阻碍。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群体更为明显,由于小学生处于自我认知形成、对外接事物乐于做出评判的阶段,因此,对与教师的关系也存在自己的认知,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文化沟通问题[4],对学生的情绪将造成极大影响。

三、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传统文化活动,树立文化自信

探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实现文化教育目标,满足当前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单纯开展文化教育效果不够理想,要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小学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凝聚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实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小学教育中,要充分重视文化活动的作用。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秩序的维护者和效果的测评者。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在设计文化活动时就具备了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将重点放在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上,尤其是情感的传递,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度和自身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用强有力的意识支撑教育工作的开展,减少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重视文化示范带来的教育力量,对于小学生而言,身边的教育事件更具有代入感,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他人表现的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教育行为发生在同一群体中,这样会带来更好的效果[5]。

(二)利用现代媒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近些年我国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媒介中的一份子,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个独立的新媒介传播者。在开展小学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网络的发展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也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简单。由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其中的孔子学院就是文化输出的重要代表,其他的文化输出形式也有很多,这也引得非常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也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和理念,利用网络、网络语言更多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比如说,网络语言的高效性、便捷性、简练性、幽默性都是传播语言的重要优点,可以更好地提升传播速度,所以我们要更规范性地使用网络语言,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

(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小学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文化认知,也是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师需要从文化传承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效果。首先,在传统文化理论学习方面,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高度和深度,尤其会涉及心理、德育、情感等多个方面,教师只有综合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合理运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而在高度上,就要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文化涵养,用智慧和德行带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此初衷,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找到开展工作的有效方式。深度上,我们要重视管理思想与生活相勾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点,在实践中找准理论定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效能和价值,充分体现在小学教育的和谐上。教师借助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培养自身能力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完成时代赋予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邱晴.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

[2]杨玉梅.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1).

[3]李德安.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9(21).

[4]孔宏.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思考[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8).

[5]杨道妍.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9).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