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期: 2020-07-30 16:00:00

◆张发洪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理解的途径两个方面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存在的问题   对策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广大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往往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阅读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大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不善于不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与语段,更不善于通过关键词和句段的分析,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另外,考生阅读、理解的速度慢,影响了阅读质量。其原因主要是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

一、 学生没有形成自己读书的习惯

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所遗憾。长期如此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对老师的依赖的习惯。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读,他们便不知道怎么去读。因此,人们就去尽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认识不到位。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要把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当做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是教学中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非朝夕之功,而要经过长期的时间。这是急功近利“应试教育”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它迫切追求的是短期行为,要实施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首先,要从“人的培养”即人的素质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应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状况,让叙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

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习惯作为一种动力定型,是在多次实践或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其中离不开一定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习惯成自然”,同时摒弃那些不合规范的不良阅读行为。由于良好习惯使习得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因而更重要的是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的实践。

再次,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由于升学压力大,各科试题挤占了大量的课外时间,加上不少教师、家长担心课外阅读会冲击课内学习,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削弱。课外阅读本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的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 违背“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

现在,阅读课流行的程式就是,教师在解题之后对课文进行划段分层,剖析讲解,然后归纳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这种程式不但造成了课堂的呆板僵化,阻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而且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程式忽视了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体味课文。教学起始就把阅读材料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缺少整体印象。结果,学生虽然学了很多课文,但自己面对一个完整的阅读材料时,就很难从整体把握和分析。

很多教师由于存在着自己不会学的心理障碍,觉得引导学生去感知体味课文太费力气,不如直截了当地分析课文省事。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

首先,要通过读课文粗知作者的思路。

理解一篇课文必须从摸清作者思路入手,作者的思路弄清了,整篇文章就容易理解了。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思路入手。让学生抓住作者运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认识,以大概了解作者的思路。

第二,要通过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课文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无论它以抒发情感为主,还是侧重观点的阐述或知识的说明,都渗透着情感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量。学生初读课文如果受到一定的感染,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为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通过读课文初识文章的框架。

框架是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握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面貌。初识文章的框架,只是要求学生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而对于各部分的细微之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可留到深入阅读分析科文时再掌握。

此外,由于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深入到对词、句、段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过程。

在此过程中,仍须树立整体观念。切忌,把词、句、段分割开,鼓励进行教学。忽视与全篇的联系,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确切的解释。否则,既难于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不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段落划分的根据和段落的意义也只有在全篇中才能看出,而且分段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文章的整体。所以分段教学不仅要学生认识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考察清楚段落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文章脉络和作者思路,进而认识课文整体。如果只是为了分段而分段,就降低了段落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求得对部分的具体理解,又获得对整体全面把握。待从部分回到整体时,学生的认识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角度,对全文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是对阅读教学粗浅的认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扎扎实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民兴初级中学)

Copyright © 2012 - 2020 cnkty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课题网 版权所有